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

2023年02月21日 09:21  点击:[]

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

王增福

2023年02月20日08:24    来源: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崭新图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认知定式,是被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所确证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坚持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共性要求,更要凸显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特色、中国逻辑,为此我们应着力推进理论创新、拓展实践空间、夯实文化根基、筑牢政治保障,坚决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

一是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同时,系统回答了事关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廓清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这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为我们正确理解和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根本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客观实际,着眼于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具体化为中国特色命题,变“在中国建设现代化”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在奋力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持续写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篇大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确保其方向明确、蹄疾步稳。

二是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践指向。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带领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因此,实现民族复兴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也是其实践指向,并贯通于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各个时期。

在迎来“强起来”的新时代,我们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中统筹谋划,直面复杂多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充分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新蓝图、新成就迎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三是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底色。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在充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生态观等。历经五千多年历史的淘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中关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深邃思考、社会和自身关系的独特智慧,是中国式现代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

只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增强历史文化底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实践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立足现代化建设的当代任务与战略安排,不断激活传统文化理念的当代价值,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精神源泉和思想引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四是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为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举旗定向者,直接决定着现代化道路的前途命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筹划与策略选择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引航。党所秉承的人民至上的治国安邦理念保证了人民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实践中的首创精神,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烈主体自觉和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唯有此,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有未来、有前途;否则就会因迷失航向、丢掉灵魂而自乱手脚,甚至掉进各类陷阱而犯下颠覆性错误。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加速演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命无比光荣,责任倍加重大。我们必须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汇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作者:王增福,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责编:代晓灵、万鹏)

上一条:广集众智 广谋良策 广聚共识
下一条:万山磅礴有主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50)

关闭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马寨工业园学院路1号邮编:450064
招生热线:0371-56150666; 0371-56150888; 0371-56150999
网址:http://www.zit.edu.cn